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的配置要求就是按GB 50275-2010的相關規定✘☁╃,主要內容如下·╃│✘:
一·↟、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的配置,應符合下列要求:
1·↟、 與泵連線的管路應具有獨立,牢固的支撐;
2 ·↟、吸入和排出管路的直徑,不應小於泵的入口和出口直徑;
3·↟、 吸入管路宜短,並宜減少彎頭;
4 ·↟、當採用變徑管時,變徑管的長度不應小於管徑差的 5 倍~7倍;
5 ·↟、泵的吸入管道的安裝,應符合圖 C.0.1所示,不得有空氣團存在│☁•☁。當泵的安裝位置高於吸入液麵時,吸入管路的任何部分均不應高於泵的入口;水平吸入管道應向泵的吸入口方向傾斜,斜度不應小於 5‰│☁•☁。
7·↟、閥門應按工程設計圖要求設定;
8·↟、 兩臺及以上的泵並聯時,每臺泵的出口均應裝設止回閥│☁•☁。
二·↟、離心泵的管路配置應符合本規範第一條的要求
1·↟、吸入管路應符合下列要求·╃│✘:
1)泵入口前的直管段長度不應小於入口直徑的 3 倍(圖C.0.2-1);
2)當泵的安裝位置高於吸人液麵·↟、泵的入口直徑小於350mm時,應設定底閥;入口直徑大於或等於 350mm時,應設定真空引水裝置;
3)吸入管口浸入水面下的深度不應小於入口直徑的 1. 5 倍~2 倍,且不應小於 500mm;吸人管口距池底的距離,不應小於入口直徑的 1 倍~1.5 倍,且不應小於 500mm;吸入管口中心距池壁的距離,不應小於人口直徑的 1.25 倍~1.5 倍;相鄰兩泵吸入口中心距離,不應小於入口直徑的2.5 倍~3 倍(圖 C.0.2-2);
4)當吸入管路裝置濾網時,濾網的總過流面面積,不應小於吸入管口面積的 2 倍~3 倍;
5)可在吸水池進口或吸入管周圍加設攔汙網或攔汙柵;
6)泥漿泵·↟、灰渣泵和砂泵應在倒灌情況下運轉│☁•☁。倒灌高度宜為 2m~3m,且吸人管宜傾斜 30°│☁•☁。
2·↟、 泵的排出管道✘☁╃,應符合下列要求;
1)應裝設閘閥✘☁╃,閘閥內徑不應小於管子內徑;旋渦泵上應裝設安全閥;
2)當揚程大於20m時✘☁╃,應裝設止回閥│☁•☁。
3 雜質泵的進·↟、出口管路,均不應急劇轉彎│☁•☁。
三·↟、軸流泵和混流泵的管路配置,除應符合本規範第一條的規定外,尚應符合下列要求:
1 ·↟、水泵入口中心距池壁的距離應為吸人喇叭管直徑的 0.1倍~1.25 倍;吸入管距池底的距離,應為吸入喇叭管直徑的 0.7倍~0.8倍;相鄰兩泵的吸入口中心之間的距離✘☁╃,不應小於吸入喇叭管直徑的 2 倍~2.5 倍;
2 ·↟、排出管路應裝設止回閥或拍門;泵排出口至止回閥之間應裝擴散管;擴散管的長度不應小於大小管徑的5~7倍;
3 ·↟、渦殼泵混流泵的配管應符合本規範第二條的規定│☁•☁。
四·↟、往復泵的管路配置除應符合本規範的第一條的規定外✘☁╃,尚應符合下列要求·╃│✘:
1 ·↟、排出管路應裝設安全閥;
2 ·↟、泵入口處宜設設定吸入空氣室;泵的出口處可根據需要設定排出空氣室│☁•☁。
五·↟、計量泵的管路配置除應符合本規範第一條的規定外✘☁╃,尚應符合下列要求·╃│✘:
1·↟、 泵宜在倒灌的情況下工作;
2·↟、 排出管路不宜採用 T形配管;當需要採用T形配管時,應在管的最高點處裝設真空破壞閥│☁•☁。
六·↟、 螺桿泵的管路配置除應符合本規範第 一條的規定
1 ·↟、每臺泵的止回閥旁宜裝設迴流閥;
2 ·↟、吸入管口應裝設過濾器,濾網的規格可採用 40 目~80目│☁•☁。濾網總過流面面積不得小於進口面積的 20 倍│☁•☁。
七 ·↟、水環式真空泵的管路,其調節閥應設定在靠近泵人口的吸人管路上;當採用水環壓縮機時,其調節閥應設在分離器的排出管路上│☁•☁。